暴食癥是一種飲食行為障礙的疾病,病發時人們無法控制自己食欲而多食、暴食。暴食癥不僅將你減肥的努力毀於一旦,還會對人的心靈及身體健康造成創傷。那健康減肥要如何防止、治療暴食癥呢?
暴食癥是一種飲食行為障礙的疾病,醫學上被稱之為“神經性貪食癥”,具體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癥患者極度怕胖。他們的心理會因身材或體重的變化被扭曲,容易在消極情緒下引發暴食行為,無法自製地飲食,直至不能再吃才能停止。但是由於暴食癥患者對自己身材要求嚴格,在出現暴食行為後,考慮到其對身材的影響,患者會感到強烈的罪惡感,並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如催吐、絕食、過度運動等來補救。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暴食癥
診斷暴食癥包括以下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特徵:
(1)進食速度比正常人快。
(2)要一直吃到感覺撐得難受。
(3)不餓的時候也要進食。
(4)由於感覺大量進食難堪,常常單獨秘密進食。
(5)大量進食後感覺惡心、抑郁或愧疚。 暴食癥的危害
1.暴食癥後的“補救”行為引起多種疾病
暴食後,有的人會發胖,而有的人則因為其“補救”行為,使得暴食前後體重並無大的變化。但是,暴食後的極端“補救”行為,卻會給人帶來不少健康禍害。如因自行催吐使胃酸逆流引起蛀牙、食道炎、唾腺腫大或因服用利尿劑、瀉劑導致低血鉀癥、體內酸堿不平衡等情形發生。另外此類病患也常伴有情緒不穩定,如憂郁、恐懼、注意力欠佳、缺乏自信或偷竊、酒精、藥物濫用及自殺等問題。
2.暴飲暴食會引起周期性麻痹
“暴飲暴食”使血糖迅速升高,人體內一時用不完的糖,可貯存於組織細胞內,一部分經肝臟合成糖原。糖原合成的同時把血清中大量的鉀離子帶到細胞內,這樣就造成血清鉀減少,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及應激功能降低,從而發生肌肉軟弱無力甚至癱瘓。
預防暴食癥的小貼士
1.節食要有度
減肥免不了要節制飲食,但是節食要有度,不要一下子減少大量食量,而讓自己處於極度的饑餓感中。建議通過少吃多餐的方式來節食。將一天的飲食分成5~6餐進食,減少每一餐的食量,吃完以後,感覺餓了再吃下一頓。這樣子,不挨餓就能瘦下來,還能避免自己因為饑餓感到憤怒而暴食。 2.減肥成功給予自己“吃”以外的獎勵
一些人在瘦下來以後會出現暴食癥,這有可能是因為被壓抑太久,或者出處於一種獎勵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瘦下來了,或者是做了其他成功的事情,代替吃的,用別的東西來獎勵自己。比如說,一趟旅行一件新衣服之類的。
3.及時宣泄消極情緒
消極的情緒如憂郁、憤怒、傷心等往往是引發暴食癥的導火線。當你控制或宣泄了這些消極的情緒時,你也就遠離了暴食癥。宣泄消極情緒的方式很多,可以是看一場電影大哭一場,泡個舒服的澡,到操場上痛痛快快奔跑等方式,宣泄消極情緒時候,最好有個朋友在身邊,這樣對你心情恢復會大有益處。
4.反省自己進食行為
每天要反省自己的進食行為,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因為過量進食增加體重;另一方面可以尋找自己身上是否有暴食癥的蛛絲馬跡。如果發現端倪,建議找醫生診斷,不要自己盲加揣測。一旦確診,要積極需求方法治療。
(責任編輯:張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