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與發胖有著不解之緣

  大量研究發現,肥胖與疾病有不解之緣,請看:

  肥胖與脂肪肝

  肥胖是發生脂肪肝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研究結果顯示,體重指數大於24的353人中,發生脂肪肝112人,患病率31.7%;在體重指數小於24的人中,脂肪肝的患病率為4.1%,肥胖者脂肪肝患病率為非肥胖者的7.7倍。體重指數小於22時,如不合並糖尿病,無一例脂肪肝發生。

  脂肪堆積在腹部者,容易發生脂肪肝。腰圍與身高的比值(腰/身比)越大,說明腹部脂肪越多。國內研究認為以腰身比0.6做為腹胖型與非腹胖型的分類界限。如果你的腰圍是1米,身高1.65米,腰/身=1/1.65=0.61,那麼你就屬於腹胖型肥胖。

  586名受檢者顯示,腰/身比小於0.45時,無脂肪肝發生;腰身比數值從0.45-0.64每增加0.05,脂肪肝患病率呈現成倍數增加。腰身比大於0.60者54人,患脂肪肝人數為37人,患病率為68.5%;腰身比小於0.60者患病率為13.8%,前者為後者的5倍。“老板肚”或“啤酒肚”的人,應該小心脂肪肝。

  肥胖與糖尿病

  約3/4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在起病時體重過重,而體重減輕時則往往可使病情減輕。長期過量飲食可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長此下去胰島素的分泌將不敷身體的需要,出現胰島機能不全,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血糖升高,引起糖尿病。反之,如體重減輕,食量減少,則胰腺勞損可隨之減輕,胰腺的B細胞從而恢復一定的制造胰島素的功能。臨床和實踐中用控制飲食療法治療糖尿病便基於這一道理。

  此外,胰島素有促使脂肪合成與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胰島素升高刺激脂肪合成,從而更加引起肥胖。這樣便出現了“惡性循環”。

  肥胖與高脂血癥

  肥胖患者因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由於糖基化作用,可使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同時出現高甘油酯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而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下降。男性肥胖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比一般人群高出108%,女性高出43%~73%。

  肥胖與高血壓

  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抗性對高血壓的發生有促進作用。血清胰島素含量升高,可通過增加鈉的再吸收和增加交感神經的緊張度而直接促進高血壓的發生。91%的男性肥胖患者和78%以上的女性肥胖患者收縮壓》160毫米汞柱(女性朋友Hg),舒張壓》95女性朋友Hg。男性肥胖患者高血壓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1倍,女性高2.4~11倍。

  肥胖與心血管病

  脂肪細胞過多性肥胖後果之一是脂蛋白脂酶增多,從而引起脂肪分解,使血液循環中甘油三酯濃度增加,從而使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加之嚴重的肥胖患者由於身體過重使血液循環需要量增多,心輸出量加大,同時心臟本身內外多有脂肪沉著也易致心肌勞損,引起左心衰竭。

  早在20年前就有人觀察到肥胖者血中缺少維持血液溶解的物質(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這種溶解物質減少,會使血液形成凝塊即血栓,這是被公認的與心肌梗塞發生有密切關系的一種狀態,它是年輕肥胖患者出現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同時肥胖者出現膽固醇、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升高是造成心血管和心臟病發作危險性增高的基礎。男性肥胖患者心絞痛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15倍,心肌梗死比一般人群高4.5~5.5倍,女性肥胖者分別高出6.8~7.7倍。

  肥胖與膽石癥

  甘油三酪濃度增加,膽固醇增多與肥胖成直線關系。膽固醇增多依次膽汁中膽因醇排泄增多,從而增加了膽結石和膽囊疾病的發生。

  肥胖與猝死

  肥胖帶來的一種嚴重後果是猝死。長期以來就認識到肥胖患者猝死的危險性增加,這一點已被許多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所證實。有人觀察到重度肥胖患者的猝死率高出普通人13倍。體重超出理想體重20%者,其死亡危險性高出25%;超出30%者,其死亡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42%。

  肥胖與睡眠窒息綜合征

  胖人打呼嚕,睡中易憋醒,是人所共知的常識。肥胖患者常出現睡眠窒息綜合征,表現為肺部高壓癥和低氧血癥,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而需急診住院。

  肥胖與性腺機能障礙

  男性肥胖患者多有陽痿或少精癥存在。肥胖婦女常常出現月經紊亂,包括不規則的出血、閉經、不孕都很常見。有時伴有多囊卵巢綜合征。

  肥胖與腰腿痛

  近年證實,即使輕微的超重也會增加承重關節上關節炎的疼痛,特別是在腰部與膝關節。每增加體重1磅,行走時就對每個膝關節面增加3D5磅的壓力。

  波土頓醫學院的戴維德博土對800名婦女進行了10年的追蹤調查。她發現平均減輕體重11磅的婦女,患關節炎的幾率減少50%。

  肥胖與癌癥

  男性肥胖者的肛門直腸癌、前列腺癌和女性患者膽囊、子宮頸、子宮內膜、卵巢和乳腺等癌癥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增加。其原因之一是由於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大多數是脂溶性的,可隨脂肪消化吸收進入體內,也可以儲存在人體脂肪組織內,故引起生癌的機會增多。

  肥胖與心理障礙

  當今社會認為肥胖不合時尚,許多肥胖患者常常避開同其他人接觸,從而促成了肥胖者孤獨、寡欲;苦悶,久而久之,可致精神抑郁,甚至有輕生傾向。

  肥胖與糖尿病

  約3/4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在起病時體重過重,而體重減輕時則往往可使病情減輕。長期過量飲食可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長此下去胰島素的分泌將不敷身體的需要,出現胰島機能不全,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血糖升高,引起糖尿病。反之,如體重減輕,食量減少,則胰腺勞損可隨之減輕,胰腺的B細胞從而恢復一定的制造胰島素的功能。臨床和實踐中用控制飲食療法治療糖尿病便基於這一道理。

  此外,胰島素有促使脂肪合成與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胰島素升高刺激脂肪合成,從而更加引起肥胖。這樣便出現了“惡性循環”。

  肥胖與高脂血癥

  肥胖患者因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由於糖基化作用,可使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同時出現高甘油酯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而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下降。男性肥胖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比一般人群高出108%,女性高出43%~73%。

  肥胖與高血壓

  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抗性對高血壓的發生有促進作用。血清胰島素含量升高,可通過增加鈉的再吸收和增加交感神經的緊張度而直接促進高血壓的發生。91%的男性肥胖患者和78%以上的女性肥胖患者收縮壓》160毫米汞柱(女性朋友Hg),舒張壓》95女性朋友Hg。男性肥胖患者高血壓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1倍,女性高2.4~11倍。

  肥胖與心血管病

  脂肪細胞過多性肥胖後果之一是脂蛋白脂酶增多,從而引起脂肪分解,使血液循環中甘油三酯濃度增加,從而使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加之嚴重的肥胖患者由於身體過重使血液循環需要量增多,心輸出量加大,同時心臟本身內外多有脂肪沉著也易致心肌勞損,引起左心衰竭。

  早在20年前就有人觀察到肥胖者血中缺少維持血液溶解的物質(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這種溶解物質減少,會使血液形成凝塊即血栓,這是被公認的與心肌梗塞發生有密切關系的一種狀態,它是年輕肥胖患者出現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同時肥胖者出現膽固醇、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升高是造成心血管和心臟病發作危險性增高的基礎。男性肥胖患者心絞痛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15倍,心肌梗死比一般人群高4.5~5.5倍,女性肥胖者分別高出6.8~7.7倍。

  肥胖與膽石癥

  甘油三酪濃度增加,膽固醇增多與肥胖成直線關系。膽固醇增多依次膽汁中膽因醇排泄增多,從而增加了膽結石和膽囊疾病的發生。

  肥胖與猝死

  肥胖帶來的一種嚴重後果是猝死。長期以來就認識到肥胖患者猝死的危險性增加,這一點已被許多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所證實。有人觀察到重度肥胖患者的猝死率高出普通人13倍。體重超出理想體重20%者,其死亡危險性高出25%;超出30%者,其死亡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42%。

  肥胖與睡眠窒息綜合征

  胖人打呼嚕,睡夢中易憋醒,是人所共知的常識。肥胖患者常出現睡眠窒息綜合征,表現為肺部高壓癥和低氧血癥,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而需急診住院。

  肥胖與性腺機能障礙

  男性肥胖患者多有陽痿或少精癥存在。肥胖婦女常常出現月經紊亂,包括不規則的出血、閉經、不孕都很常見。有時伴有多囊卵巢綜合征。

  肥胖與腰腿痛

  近年證實,即使輕微的超重也會增加承重關節上關節炎的疼痛,特別是在腰部與膝關節。每增加體重1磅,行走時就對每個膝關節面增加3D5磅的壓力。

  波土頓醫學院的戴維德博土對800名婦女進行了10年的追蹤調查。她發現平均減輕體重11磅的婦女,患關節炎的幾率減少50%。

  肥胖與癌癥

  男性肥胖者的肛門直腸癌、前列腺癌和女性患者膽囊、子宮頸、子宮內膜、卵巢和乳腺等癌癥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增加。其原因之一是由於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大多數是脂溶性的,可隨脂肪消化吸收進入體內,也可以儲存在人體脂肪組織內,故引起生癌的機會增多。

  肥胖與心理障礙

  當今社會認為肥胖不合時尚,許多肥胖患者常常避開同其他人接觸,從而促成了肥胖者孤獨、寡欲;苦悶,久而久之,可致精神抑郁,甚至有輕生傾向。

(責任編輯:實習劉素瓊)

網站皆取自於網路:健康減肥資訊站-整合最多的減肥方法,瘦身菜單應有盡有 » 哪些疾病與發胖有著不解之緣